当前位置 > 优发娱乐_优发国际-游戏官网: > 张家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部门文件
339214462/2024-00042
部门文件
张家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05-13
2024-05-13
张卫健规信〔2O24〕 3 号
有效

优发娱乐_优发国际-游戏官网:印发《张家港市推进便捷就医加快数字化转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张卫健规信〔2O24〕 3 号

各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委机关各科室(含合署办公事业单位):

现将《张家港市推进便捷就医加快数字化转型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张家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5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张家港市推进便捷就医加快数字化转型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苏州市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苏州市推进便捷就医加快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落地生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医疗服务“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高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便捷就医”服务流程再造和应用场景落地,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为群众就医提供“线上线下一体、操作互动简便、服务内涵丰富”的全新数字化体验。按照“统一规划、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实施原则,到2025年底全市二、三级公立医院全面完成,有条件的一级公立医院推广复制部分项目。

二、主要任务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聚焦预约、就诊、通行、支付和随访等环节,加速新型服务模式落地,优化服务流程,通过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物联网技术、5G网络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促进服务创新与效能提升,打造示范亮点。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工作,补齐服务短板,激发创新活力,大力推进“便捷就医”十大场景建设。通过全面深入的数字化改革与转型升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一)诊前环节

场景一:智能分诊与智能预问诊

应用场景:患者在人工窗口或自助挂号机上选择科室、医生和就诊时间,智能分诊系统为患者分配唯一的就诊号,医生通过叫号系统按序接诊患者,提高门诊服务效率。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患者复诊时实现智能分诊、自助取号。在患者诊前等待期间,引导患者扫码通过预问诊服务系统主动提供病情症状等,形成预问诊病史资料并传输到医院信息系统中,供医生便捷查看、了解患者病情。综合性医院至少覆盖科室30%以上,专科医院至少覆盖科室70%以上。

推进计划:2024年,一级以上公立医院智能分诊全覆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提供“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智能预问诊建成投用。2025年,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智能预问诊建成投用。(责任部门:委规信科、医政科教科、基层卫生科;责任单位:各相关医疗单位)

场景二:停车位信息发布与无感停车

应用场景:医疗机构通过实时监测院内停车场的停车位使用情况,将空位信息、车位类型、停车费用等相关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帮助来院人员更好地规划出行方式,减少停车拥堵等待。经营性停车场通过基于车牌号码的信用代扣收费,实现“无需停车、无需扫码、离场自动扣款”的无感停车,提高闸机口通行效率。

推进计划:2024年,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建成投用。2025年,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建成投用。(责任部门:委办公室、规信科,责任单位:各相关医疗单位)

场景三:老年关怀模式

应用场景:医疗机构的线下自助机或线上APP、公众号等,针对老年人等人群推出的关怀模式,更加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尽可能保证老年用户群体看得更清、操作更灵、页面协调舒适,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关怀模式。

推进计划:2024年,市卫生健康委(健康张家港微信服务号)、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改造并投用。2025年,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完成改造并投用。(责任部门:委规信科、基层卫生科;责任单位:各相关医疗单位)

场景四:检验检查自助开单

应用场景: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或线上平台,患者可完成部分检验项目的自主开单和检查项目的预约,减少患者等待时间,节约医院人力资源。

推进计划:2024年,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改造并投用。2025年,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完成改造并投用。(责任部门:委规信科、医政科教科,责任单位:各相关医疗单位)

(二)诊中环节

场景五:智能院内导航

应用场景:通过还原制作院内楼宇、楼层等诊疗区域模型,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蓝牙等室内定位技术,部署于互联网医院移动端、门户App、院内自助机等终端,来院患者通过扫二维码、语音文字输入等方式查询实时位置信息,获取导航路径,解决患者院内“寻路难”“往返跑”烦恼,提升患者院内就医通行效率和就医体验。实施范围至少在门诊区域覆盖,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实现全院区导航。

推进计划:2024年,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建成投用。2025年,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建成投用。(责任部门:委规信科、医政科教科;责任单位:各相关医疗单位)

场景六:检验检查信息互联互通

应用场景:各级医疗机构不断打通上下环节、诊疗数据互通,实现全市所有公立医院检验检查信息互联互通和相互调阅,医生可在授权后查阅患者近期相关的检查检验结果,有条件的实现系统自动弹窗提醒,避免不必要重复检查。推进“云胶片”便民服务,实现胶片不打印服务。

推进计划:2024年,全市所有公立医院通过健康档案、区域影像云等现有系统实现检验检查信息互联互通;推进“云胶片”服务,实现影像胶片不打印。2025年,全市所有公立医院直接对接心电、影像、临检数据仓库,实时共享检验检查信息。(责任部门:委规信科、医政科教科;责任单位:各相关医疗单位)

场景七:出院床旁结算

应用场景: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将传统的结算窗口服务转移至患者的病床旁,为患者提供病床旁出院结算服务,无需到窗口排队等待。

推进计划:2024年,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建成投用。2025年,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建成投用。(责任部门:委财审科、规信科,责任单位:各相关医疗单位)

(三)诊后环节

场景八:慢性病智能诊后管理

应用场景: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能诊后随访系统,开展智能语音诊后随访管理,采集患者问答关键信息,分析评估高风险因素,形成可视化、结构化的随访结果。有条件的医院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健康咨询和健康资讯推送等。

推进计划:2024年,市第一人民医院试点运行肿瘤管理中心平台。2025年,以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两家医共体牵头单位为主体,推进全市慢病诊后智能管理系统建设。(责任部门委疾控科、规信科、基层卫生科;责任单位:市疾控中心,各相关医疗单位)

场景九:中药代煎配送服务

应用场景:推进医共体“云药房”建设,相关医疗机构可与市中医医院或有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等进行合作,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中药饮片可溯源,中药处方代配代煎,当日或次日配送到家的特色服务,满足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市民可实时查询到中药代煎配送进程,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有温度的中医药服务。

推进计划:2024年,市中医医院完善并进一步推广中药代煎配送服务。2025年,推进以医共体为单位开展中药代煎配送服务。(责任部门.委规信科、医政科教科,市卫发中心;责任单位:各相关医疗单位)

场景十:一键式病案服务

应用场景:通过优化提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提供在线病案打印入口,患者可在移动端直接申请打印符合国家电子病历应用规范的病案。患者可实时查看进度,并选择前往医疗机构自取或由医疗机构邮寄所需的病案。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向患者提供符合规范且具有电子签章的病案文件,由患者自行打印。

推进计划:2024年,币第一人民医院、币中医医院完成建设。2025年,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完成建设。(责任部门:委规信科、医政科教科;责任单位:各相关医疗单位)

三、工作安排

(一)启动阶段(2024年5月)

市卫生健康委及相关医疗机构完成具体工作方案的制定,编制任务清单,细化任务措施和时间节点,明确责任要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二)试点阶段(2024年6-12月)

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按照具体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加快组织实施2024年工作任务,并定期报送工作进度。其他公立医院根据推进计划,认真完善建设方案,推进试点建设。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责任科室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开展评估指导推动。

(三)推广阶段(2025年I月一12月)

及时总结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加快复制推广成功案例,视情况在一级公立医院复制部分项目。市卫生健康委将视情开展通报和对外宣传发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医疗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结合本单位实际细化方案,围绕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总体要求,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做好人员队伍、经费预算、工作机制等整体管理,为相关工作的高效开展创造必要条件。

(二)完善工作机制。各相关医疗单位要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信息、门办等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围绕具体场景,组织不同类型用户深度参与,切实从医患感受度找准当前服务流程中的痛点,细化分解任务、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场景建设合理、安全、有效。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相关医疗单位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作用,对内加强一线医务人员及服务志愿者的业务培训,对外加大宣传和告知的力度,引导患者使用“便捷就医”方式,持续改善患者体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点击收藏
回到顶部